壓迫台灣教育的不是學生?答林柏寬 | 即時新聞 | 20160222 | 蘋果日報

作者:王昱法(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研究生)學測成績公布後,中學教師林柏寬投書〈學測突顯學生素質低落〉一文,認為很多學生進高中是莫名其妙,又說國中會考的寬鬆計分制度是學生素質低落的根本問題。該師主張的「教育精神」,是要讓學生經歷一番寒徹骨,努力讀書拚高分,進而回饋至國家競爭力。然而正是這樣的論點,才是台灣教育真正的問題所在。「莫名其妙進高中」非學生責任林文指出,很多學生因為「唯有讀書高」的迷思,「莫名其妙地進了高中」。只有對教育缺乏脈絡性的理解,才會有這種看法。無論是國中升高中,還是高中升大學,推動學生升學的動力──同時也是學生日常壓力來源的,一直都是最終拿到的「文憑」和「工作」的緊密關聯。當然,學生在學校所獲得的資源、人脈、機會,也一併成為求職的優勢之一,附加在文憑上。教育社會學者Collins就認為,文憑是競爭工作機會時重要的「文化貨幣」,因為那象徵著可能較優質的勞動力。此種優質的勞動力能夠提升公司獲利,因此較容易獲得雇用。台灣的升學之路擠破頭,完全反映著這種「文憑拜物教」:文憑本身並沒有什麼有用的價值,有價值的是背後帶來的較佳工作機會、較高的薪資,以及薪資所創造的優渥生活。台灣由於被少數特定行業壟斷了勞動市場上的排名,大學、高中也隨之起舞。「大學科系排名」只不過是「錢途」的寫照;高中這端則為了招生,全心重視機械式的考試訓練,沒有一絲自由學習的氣息,每個學生都被塑造得一模一樣。如果一位中學老師將升學看作是學生自己的責任,而忽視教育在整體社會中的角色,以及學校辦學同樣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,那是相當令人遺憾的。「競爭」口號是教改最大敵人林文痛批現今國中會考的計分制,會讓學生競爭力下降,還將反噬台灣競爭力,更侵蝕學生的鬥志。這個說法,無論是從計分制的設計看,還是從教育的價值看,都完全不成立。當錄取理想高中的機會增加,哪怕是分三等級,就算分三百等級,學生也不需要為此一股腦投入考試。反之,假若維持過往的窄門,再怎麼改計分制,高壓競爭仍舊會宰制著中學生的生活。追根究柢,競爭的深層結構是來自於篩選分配的機制,計分制看似階級森嚴,卻僅僅是競爭的表象。此外值得我們用嚴肅眼光看待的是,林老師認為學生沒有為了考試拿高分而努力唸書,就是「放棄學習」、「素質滑落」。難道林老師所謂的學習,就只是準備考試?學生的素質,就只是成績單上的數字?我相信是林老師這樣的觀點在侵蝕著學生的學習,反噬台灣的競爭力。比起機械式、單調的考試,多元智能的發展和自主性的培養是教育更應該著力的;如果一個學生只擅於考試,將青春都耗費在課業上,那才是真正失敗的教育。教改之路,同時需要社會的改革以及對教育觀念的改革。一方面,我們需要藉由改善大部分行業的勞動條件問題,減少一步步邁向職場的學生的擔憂、壓力,以紓緩校園中的競爭關係;另一方面,我們要突破以考試和分數為中心的學習觀念,了解個別學生的差異,增加學生的自主空間。可惜的是,在教育場域中握有最多權力的人,往往無視於此;受影響最深的多數學生,卻毫無力量做出改變。掌權者永遠不會主動改革,我仍期盼學生能團結起來對抗壓迫者!《即時論壇》徵稿你對新聞是否不吐不快,《蘋果日報即時新聞》新闢《即時論壇》,歡迎讀者投稿,對新聞時事表達意見。來稿請寄onlineopinions@appledaily.com.tw,文長以500字為度,一經錄用,將發布在蘋果日報即時新聞區,唯不付稿酬。請勿一稿兩投,本報有刪改權,當天未見報,請另行處理,不另退件或通知。

新聞出處---http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realtimenews/article/forum/20160222/800521/壓迫台灣教育的不是學生?答林柏寬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tevejoshuav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